股票
元宝学堂 |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基本因素之心理因素
时间: 2019-10-25 10:43:21 信息来源: 分享至 : 字体大小 :

巴菲特说: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

 

老股民说:伟大的投资者都是“无情”的。

 

行为金融学的信徒说:投资,就是“逆人性”的。

 

不论上述言论,是否真的指出了投资的真谛,但它们都表达了一种无可辩驳的观点——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对其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对股票市场和价格的波动有着强大的影响。

 

相信很多投资者都有下面这种体验——

 

在大多数投资者对股市感到乐观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放大利好因素,认为股市会一直涨,哪怕这种上涨并不能获得来自基本面的支撑。于是,大家纷纷买进股票,进一步推动股价上涨。

 

反之,当大家都对市场前景感到悲观的时候,就会忽视利好,放大利空,盲目抛售股票,造成股票下跌。

 

 

 

人类的行为受到思维判断的指导,而心理因素对于思维判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心理因素。

 

总的来说,影响股票价格走势的心理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其中,有些心理因素对股票价格有着明显的影响。

 

1、从众心理    

 

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从众心理”的驱使。当人们难以理解某件事情时往往会参考别人的意见,并很大程度上受他人的影响。

 

股市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体投资者所组成的交易场所,在这个市场中,投资者往往会照搬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投资决策。

 

当股市行情看好的时候,大家被“传染“成一片乐观情绪,纷纷买进各种股票。进而导致股市价格整体上涨;而在行情下跌时,整个股市又被悲观情绪所“传染”,引发出一系列的恐慌性抛售,导致股票价格整体下跌。

 

2、自我保护

 

“我的交易行为都是正确的,即使遭遇了损失,也是因为别的原因”——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自我保护心理。

 

这是一种倾向于为自己所犯错误找借口的心理。比如有投资者可能在短线投资失败后找理由说服自己其实做长线投资也不错,如果市场长期萎靡使得长线投资也成为泡影,则变为调侃自己只是随便参与,只要不卖出股票就不会有损失。在自我保护心理的作用下,投资者往往还会选择性倾听想听的消息,忽视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的信息。   

 

3、预期心理

 

预期心理是指股民对未来股价走势以及各种影响股价因素变化的心理预期。

 

在股市低迷时,股价已跌至相当低的水平,但绝大多数股民都无动于衷,持谨慎观望态度,致使股价进一步下跌。而一旦行情翻转,股民在预期心理的作用下,却愿以较高的价格竟相买入股票,促使股价一路上扬。

 

相反,在股价的顶部区域,股民都不愿出售,等待股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当股价开始下跌时,又认为股价的下跌空间很大,便纷纷加入抛售队伍。

 

4、后悔理论    

 

后悔理论描述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人们意识到了自己在行动中的某种错误,在后悔感的驱使下他会想办法尽快将它补救回来,以免被他人发现自己的失误,随后产生自己决策很正确的感觉。这种心理在股票市场中表现为投资者总倾向于在自己错误卖出股票的地方再将其买回来。  

 

5、思维惯性   

 

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人们会根据已经发生的事实推断情况继续保持下去,并且这种推断往往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想当然行为。

 

在牛市里,股民都认为股价会一直涨,没有尽头。在熊市里,股民都觉得市场会一直跌,地板之下还有地下室。

 

2015年6月份A股那一轮“牛市”的顶点之时,对市场前景极度乐观的投资者认为股市还会继续上涨。那时候,“沪指一万点”的言论屡见不鲜,由于思维惯性的存在,大家都无视了股票价格和基本面渐行渐远的事实。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资讯来源于第三方,不代表国元证券观点。本平台所有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不构成对任何金融产品、服务的推介,请审慎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目标等相匹配的产品及服务。本文资料来源:《新股民入门必读》、博览财经